打造“巴蜀名宿”,重庆民宿如何发力?连日来,记者采访部分重庆民宿创办人和川渝民宿专家。
关键词提档
农家乐提档升级发展民宿
11月12日清晨,北碚区缙云村石华寺组,清欢渡民宿主理人孙德红早早地烧好开水、备上茶,插好花,等待客人上山休闲。
“过去可没这么清闲。”石华寺组地处缙云山景区,孙德红早前卖过豆腐脑,1998年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农家乐。每天,孙德红既要到景区门口追车揽客,还要张罗客人的吃住,一天忙得脚不沾地。她说,“那时每间房费100块钱,包吃包住,全家人一年忙到头只有一二十万元收入。”
2018年,当地政府引导农家乐提档升级,组织农家乐老板到外地考察乡村旅游。孙德红回来后投入400万元,请来专业团队设计施工,将30间客房改造成13间民宿,把腾出来的地方设计成公共区域、文艺书房,院落里大面积种植绿植,把农家乐改名叫“清欢渡”。
既提升“硬件”,又升级“软件”,孙德红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、说话语调,还学会插花、茶道、甜点制作等新技能,游客的休闲方式则从过去的唱KTV、打麻将,变成插花、品茶、采摘、亲子活动等。
“房间少,客人却多。”孙德红告诉记者,农家乐升级为民宿后,居住品质提高,环境更加优美,单个房间价格涨到400至1000元,她再不用去景区门口拉客,还没到周末,预订电话就接个不停。她告诉记者,“改建后第二年,民宿经营利润翻好几倍。”
两侧青山环抱,远方群山苍茫,静坐在白墙黛瓦的清欢渡,品茶看山观云,成客人免费电子商务惬意的事情。“清欢渡”很快成网红民宿。
随着消费升级迭代,市民休闲需求呈多样化发展。记者解到,我市不少农家乐都和孙德红一样正在转型升级发展民宿。以江津四面山景区为例,目前有中高端民宿、酒店、农家乐400余家,当地正推动农家乐提档升级,目前已有近20家农家乐申报提档升级发展民宿。已经完成提档升级的5家民宿,虽然客房数量减少,入住率却大幅度提升,收入普遍翻两倍。
从2016年开始,四川青城山就推动2000多家农家乐向民宿转型升级。“民宿不只是提供吃住,更是提供一种生活方式。”都江堰民宿协会青城山分会会长钟国伟告诉记者,从基础装修到服务投入,民宿都要做足、做精、做细私人空间,满足客人休息、喝茶、阅读、聊天等多元需求,提供有温度的服务。“农家乐转型升级成为民宿,就是要提高附加值,让客人感受到房价从200元提升到1000元,物有所值。”
关键词品牌
培育品牌引领民宿产业发展
“发展民宿,既要提升品质,更要打造品牌。”成都旅游住宿业协会会长安茂成称,有品牌就有影响力,才能吸引人才、促进发展。他说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“巴蜀名宿”集群,关键要发挥品牌民宿的标杆作用,引领民宿产业发展。
这两年,江津四面山陆续引入莫干山·大乐之野重庆首店、山墅·星空民宿、派·晚居民宿等高端民宿品牌,带动大四面山景区全力打造四面山·宿集。
记者在大乐之野·四面山民宿看到,该民宿位于半山腰,坐东朝西,依山而建,白墙、灰瓦、红色楼梯,在青山延绵中格外醒目;整个民宿围绕建筑与山体的关系,设计建造观山房、倚山房、隐山房等高低错落的三组建筑。
“整个项目有10多个网红打卡点。”大乐之野·四面山民宿主理人王嘉威介绍,观山房的公区与客房之间的折返楼梯,与5个标高层相通,极具山城趣味;客房内设置独立的私汤泡池,可以满足游客冬季度假需求;特别是二层咖啡吧的无边泳池,拥有180°山野视角。“云山、雾海、森林、新竹、晨曦、日落等尽收眼底。”
今年6月,大乐之野·四面山民宿试营业,短短4个月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。王嘉威坦言,除依托四面山旅游资源和民宿特色设计、温馨服务外,品牌效应也发挥重要作用。
品牌的价值不只在于吸引游客,更在于带动更多农家乐、民宿提档升级,整体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。现在,大乐之野·四面山民宿不只是吸引游客打卡,当地的很多民宿主,甚至外地民宿从业者也纷纷前来考察学习。
过去,江津人贺思明与弟弟一直在外打拼。2020年,兄弟二人回到江津四屏镇青堰村创办青堰美宿。“之前以为民宿就是诗和远方。”参观大乐之野·四面山民宿后,贺思明认识到,做民宿产业,不能只凭一腔情怀和一身干劲,还要考虑自身定位是否清晰、客户群是否明确,资金使用有无规划,营销、培训等方面是否跟得上。
受到启发的兄弟俩开始对青堰美宿进行软装升级,打算依托富硒水、双生文化和当地的插旗山、天眼、盐茶古道等资源,挖掘更多有文化内涵的景点。开辟独立的休闲区,培训提升服务人员,加大对外推介力度,希望更多合作伙伴共谋发展。
“既要把品牌民宿请进来,也要培育本地民宿品牌带动产业发展。”安茂成认为,“巴蜀名宿”不只属于成渝两地,还应打造成整个西部地区认可的品牌,走向全国。
关键词人才
亟待培养专业民宿人才
采访中,我市民宿经营者普遍向记者表示,民宿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突出,目前民宿品鉴、维保、培训、宣传推广、商机链服务等相关从业人员,以及对民宿拥有行业管理权的政府官员、村组干部、协会工作人员等,都需要培训提升相应能力。
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,地上有35万亩竹林,地下富含石膏矿。过去,当地人利用竹子造纸、开采石膏矿赚钱,严重污染环境。
2017年,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一口气关闭5座石膏矿,转型发展乡村旅游。在外打拼多年的陈中明回村考察,见矿山关闭、竹子也不造纸,百里竹海打造成景区,他投资2000余万元,回乡整合7户村民的闲置院落,建起梦溪湉园民宿。
“民宿好建,人才难求。”陈中明因为要忙苏州的工作,抽不开身来亲自管理民宿,管家、前台、餐饮、客房都要招聘。他说,“都不好招!年轻人不愿留在山里,老年人又不懂民宿经营。”
特别是民宿管家,陈中明物色很久都未能到合适人选。免费电子商务后,只好安排财务人员唐攒英暂时代理管家职务。
“民宿人才招不到、留不住。”唐攒英告诉记者,不只是民宿管家,包括前台、餐饮、客房等相关人员都一直招不齐,只好就近雇用当地上年纪的村民。她不但自己边干边学打理民宿,还要手把手地教村民打扫清洁、整理客房、接待客人、准备饭菜。唐攒英分析,之所以民宿招人难,一方面因为乡村民宿偏远,客源不稳定以致待遇不高,对民宿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吸引力不够;另一个重要原因是,目前高校缺乏相关专业,尚无培训专业民宿人才的渠道。唐攒英说,“我现在是身兼数职,前台接待、餐饮服务、客房整理等,啥都干。”
记者采访解到,民宿产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已是普遍问题,很多从业者都是“野蛮生长”,像唐攒英一样边干边学。
重庆市民宿产业协会副会长、江津区四面山民宿产业协会会长王鹏称,眼下,民宿产业涉及的山水资源运营、渠道开拓维护、柴米油盐经营等方面的人才都很稀缺,民宿管理需要更灵活、更有温度的服务,酒店行业的“空降兵”又不能解燃眉之急,因此培养培训民宿专业人才刻不容缓。他说,四川青城山创办民宿学院,通过不定期召开相应的培训课程,辅导青城山镇农家小院实现向民宿的转型升级,助力民宿实现特色化、聚集化、品牌化,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。
中国旅游民宿元宇宙:https://zglymsyyz.com/
(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请读者仅做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)